『干貨篇』AAV在肺部應用中的靶向策略
重組腺相關病毒(rAAV)作為一種靶向性高和安全性好的病毒載體,被廣泛用于基因的傳遞和表達,也被認定為未來非常有前景的基因治療載體。早在上世紀90年代科學家就選擇肺作為靶向?qū)嶒炂鞴伲胷AAV進行肺部疾病的臨床研究。眾所周知,rAAV的轉(zhuǎn)導效率與AAV血清型及給藥途徑等因素息息相關,今天小V就帶大家一起學習一下在肺部應用中有關AAV血清型、啟動子及給藥途徑的選擇策略。
一、AAV血清型的選擇
目前研究人員已發(fā)現(xiàn)12種人類AAV血清型(AAV1至AAV12)和100多種非人類靈長動物AAV血清型。其中,多種AAV血清型可不同程度地誘導目的基因在肺部的表達,比如AAV2、AAV5、AAV6及AAV9等。其中,AAV6由于可以有效地介導基因在氣道和肺泡II型細胞的表達,而氣道和肺泡II型細胞通常是肺部疾病基因治療的靶細胞群體,因此被認為是用于肺部基因轉(zhuǎn)移的一種理想AAV血清型。
下圖所列為AAV2、AAV5、AAV6及AAV9四種血清型對肺部的感染情況:
研究表明,針對肺部感染rAAV在血清型上的選擇根據(jù)動物模型的不同而存在差異,主要體現(xiàn)在小鼠及較低等靈長類動物與高等靈長類動物之間。在小鼠及一些較低等的靈長類動物中,AAV5及AAV6是感染肺部的理想選擇;針對高等靈長類動物,AAV1對肺部的感染效率更高;在肺癌的研究中,我們通常推薦AAV2血清型。
種類
|
AAV血清型推薦
|
小鼠與低等靈長類動物肺部
|
AAV5/AAV6
|
高等靈長類動物肺部
|
AAV1
|
肺癌
|
AAV2
|
2020年牛津大學Helena Meyer-Berg等研究者通過建立肺芽樣器官( lung bud organoids,LBOs)模型——一種由人胚胎干細胞(hESCs)生成的人肺實質(zhì)模型,用于篩選病毒載體轉(zhuǎn)導,進而確定適合于人肺實質(zhì)轉(zhuǎn)導的血清型。研究證實在所用的八種AAV血清型中,rAAV2和rAAV6以及rAAV6變體(rAAV6.2和rAAV6.2FF),對人肺實質(zhì)親和性較強。
不同AAV血清型對人肺實質(zhì)的轉(zhuǎn)導效率比較
(Meyer-Berg, H., et al. Stem Cell Res Ther, 2020.)
二、啟動子的選擇
根據(jù)不同的注射方式和實驗目的,可選擇不同的啟動子以提高AAV在肺部的表達效率。如下圖所示,CMV在啟動真核基因表達方面具有極高的效率,可高效感染小鼠肺部;CAG同樣具有出色的感染氣道的能力。此外,如果要感染肺臟中特定類型的細胞,還可以考慮選擇細胞特異性的啟動子,如內(nèi)皮細胞啟動子ICAM2或者平滑肌細胞啟動子SM22α,可實現(xiàn)對內(nèi)皮細胞或平滑肌細胞的特異性感染。
三、常用的肺部注射方式
AAV感染肺部的方法有多種,較為常用的方法有鼻內(nèi)滴注法、氣管插管術、氣管內(nèi)注射,如果對肺部感染AAV的特異性要求較低,也可采用靜脈注射、腹腔注射等方法,當進行肺癌成瘤實驗時,也可采用瘤內(nèi)注射的方式。下面對AAV感染肺部常用的三種方法進行介紹。
1、鼻內(nèi)滴注法
鼻內(nèi)滴注法是一種直接的AAV感染法,操作簡單且對設備要求低,對新手實驗員也同樣適用。缺點是AAV顆粒容易沉積在上呼吸道(鼻道、鼻竇和咽)和胃腸道,如果需要有效地感染到下呼吸道,則可能需要更大劑量的AAV才能實現(xiàn)。
鼻內(nèi)滴注AAV(兩種操作手法)
(van Lieshout., et al. Methods Mol Biol, 2019.
Santry, L.A., et al.BMC Biotechnol, 2017.)
操作步驟
①腹腔注射氯胺酮和甲苯噻嗪將小鼠麻醉;
注意:為了保持小鼠穩(wěn)定的呼吸頻率,不應過度麻醉。
②甲按上圖所示兩種方法將小鼠控制好,防止其用嘴呼吸;
③乙緩慢滴一滴AAV懸液于小鼠鼻孔內(nèi)壁,待液體被吸入后再滴下一滴,重復此操作至40μL AAV懸液全部滴完;
④使小鼠保持上述姿勢約30~60s,以便AAV懸液充分進入下呼吸道;
⑤待小鼠在籠中恢復10min后,重復上述操作,再次給藥40μL(每只小鼠共給藥80μL);
⑥將小鼠放回籠中直至完全清醒。
2、氣管插管術
口腔氣管插管術能夠?qū)⒉《据d體直接灌輸入肺中,卻沒有外科手術的風險,并且避免了上呼吸道的病毒顆粒的損失。由于幾乎所有AAV病毒顆粒都會到達肺內(nèi),所以要嚴格控制AAV的使用量。同時,與鼻內(nèi)滴注法相比,口腔氣管插管術需要一些特殊設備,操作起來也稍有難度。
氣管插管術注射AAV
(Das, S., et al. J Vis Exp, 2013.)
操作步驟
①腹腔注射氯胺酮和甲苯噻嗪將小鼠麻醉;
注意:動物必須處于足夠深的麻醉狀態(tài)以防止運動或?qū)d體的反應而打噴嚏或咳嗽;
②將小鼠放在垂直支架上,將門牙環(huán)置于小鼠上門牙上,讓老鼠的腹部面向自己;
③輕輕地把小鼠舌頭拉出來,并用拇指和食指按住,中指放在小鼠頸部和塑料支架之間;
④用食指、拇指在小鼠舌上牽引令其嘴張開,使插管路徑伸直,并用中指在頸后調(diào)整頭部角度;
⑤利用光纖作為光源和引導者,推動它通過可視聲帶(如果看不到聲帶,用中指作支撐,輕輕用力拉舌);
⑥光纖插入后,同時將導管向前推進約5mm,然后勿移動導管,取出光纖;
⑦使小鼠平躺,用膠帶將導管固定在小鼠嘴部防止其移動,另一端用橡皮泥支撐;
⑧用注射器通過導管輸入80μL AAV;
注意:在抽取80μL載體之前,吸取約100μL的空氣至移液管尖,以防止載體的丟失,并促進載體深入肺部。
⑨等待5min,使AAV充分進入下呼吸道;
⑩把導管移出,將小鼠輕輕從工作臺拿下,并將頭部和胸部用折疊的紙巾小幅度墊高,以保證小鼠順暢的呼吸;
?將小鼠放回籠中直至完全清醒。
3、氣管內(nèi)注射
與鼻內(nèi)滴注相比,氣管內(nèi)注射能夠提高AAV進入肺部的效率;與口腔氣管插管法相比,設備更簡單,操作更容易。然而,氣管內(nèi)注射具有極高的外科手術風險,包括出血、切口開裂、感染以及較長的恢復期等。不僅如此,由于小鼠氣管窄小,很容易出現(xiàn)操作失誤,將AAV注射到氣管周圍組織或食管中去。
氣管內(nèi)注射AAV
(van Lieshout., et al. Methods Mol Biol, 2019. )
操作步驟
①腹腔注射氯胺酮和甲苯噻嗪將小鼠麻醉;
②將小鼠以背臥姿勢固定在嚙齒動物工作臺上,并將其前爪伸直固定;
③剃除頸部部分區(qū)域的鼠毛,并用碘伏做消毒處理;
④用手術剪刀在頸部做一個5~7mm的小切口;
⑤手握鑷子固定住小鼠氣管,另一只手握住注射器,使注射器針頭斜面朝上,與氣管成45°。
注意:一旦針頭插入,輕輕地將針頭向外移動,遠離小鼠身體,確定針頭是否正確地插入氣管。
⑥將40~80μL 的AAV緩慢注入氣管,等待5s后慢慢取出針管;
⑦縫合傷口,將小鼠放回籠中恢復,直到完全清醒。
三種AAV肺部給藥途徑的比較:
總結(jié):AAV載體給藥方式應根據(jù)研究人員的目標位點和技能進行選擇。
本篇暫為大家分享如上內(nèi)容,希望對大家的實驗開展有所幫助,下期,小V將從客戶的實際應用效果出發(fā),為您獻上AAV在肺部應用中的靶向策略之應用篇,我們共同學習!
文獻參考:
[1]. Meyer-Berg, H., et al., Identification of AAV serotypes for lung gene therapy in human embryonic stem cell-derived lung organoids. Stem Cell Res Ther, 2020. 11(1): p. 448.
[2]. van Lieshout, L.P., J.M. Domm and S.K. Wootton, AAV-Mediated Gene Delivery to the Lung. Methods Mol Biol, 2019. 1950: p. 361-372.
[3]. Santry, L.A., et al., AAV vector distribution in the mouse respiratory tract following four different methods of administration. BMC Biotechnol, 2017. 17(1): p. 43.
[4]. Das, S., et al., A simple method of mouse lung intubation. J Vis Exp, 2013(73): p. e50318.
AAV在肺部應用中的靶向策略『應用篇』(可點擊查看)